时间:2020/12/30 3:50:53
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
一直以来,艾滋病就是无法被“治愈”的梦魇。2007年,一个名叫蒂莫西·雷·布朗的人,他同时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在德国柏林接受“基因编辑干细胞移植”治疗后,他的艾滋病居然被神奇地“治好”了。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医学界,医生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医学界的奇迹终结艾滋病。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今年7月发布的《2020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2019年约有170万新发感染者,是全球目标值的三倍多,全世界预防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的工作远远落后于既定目标。
报告还指出,2019年有69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38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仍有1260万人无法获得拯救生命的治疗。
另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近32万名青少年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11万名青少年儿童死于艾滋病。大约每100秒就有一名20岁以下孩子感染艾滋病病毒。
1995年,一位名叫“蒂莫西”的美国人在柏林生活期间感染了艾滋病,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后,他的艾滋病被成功控制了10年。
然而不幸的是,在2006年时他又遭遇另一重打击,他被诊断出患上了致命性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他的主治医生Huetter给他提供了一个“一石二鸟”的治疗方案,彻底清除体内带有HIV病毒和已经癌变的骨髓细胞。
治疗白血病需要进行“干细胞的移植”,但已知在很少的一部分人中,寻找具有CCR5的基因突变,利用拥有CCR5的基因突变的干细胞,进行移植,既治疗了白血病又逆转了艾滋病。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对照顾蒂莫西的德国医生Huetter来说,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治疗过程包括需要破坏他的免疫系统,并且移植CCR5的基因突变造血干细胞,抵抗HIV。
2007年,在经历61次的实验后医生成功找到了一个携带CCR5基因突变的骨髓配型。蒂莫西在德国首都“柏林”接受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治疗,体内的艾滋病病毒(HIV)被成功清除,因此被称为“柏林病人”,蒂莫西成为艾滋病全球治愈第一人。
蒂莫西
蒂莫西的病例吸引并激励了一代艾滋病领域、基因工程、再生医学的学者、医生和患者,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一种治疗方法,终结束艾滋病的流行。
国际艾滋病协会主席Adeeba Kamarulzaman说:“我们应该感谢蒂莫西和他的医生Gero Huetter,他们打开了一扇门,让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编辑干细胞去探索治愈艾滋病的可能性。”
2019年10月27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邓宏魁研究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研究组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吴昊研究组合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利用CRISPR基因编辑的成体造血干细胞在患有艾滋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长期重建》的研究论文。
这标志着世界首例通过基因编辑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由我国科学家完成。邓宏魁课题组对运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白血病、艾滋病等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持审慎乐观态度。未来的研究领域将着重于基因编辑效率和临床应用安全。
邓宏魁教授
HIV感染方式:CD4+免疫细胞是病毒攻击的主要细胞群,病毒通过和CD4+的结合来感染宿主。
CCR5:趋化因子CCR5,细胞膜蛋白,是HIV-1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HIV-1病毒需要和CCR5结合然后达到构象的改变,从而侵入CD4+免疫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