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都大学医院利用iPS细胞治疗糖尿病,宣布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4月14日,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发表声明称,已开始进行一项临床试验,即从健康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中培养出能分泌胰岛素的 “胰岛细胞”,将其制成片状并将其移植到患者体内进行治疗。移植的细胞薄片将代替患者本身的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减轻患者身体的负担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今年2月,该医院使用神奈川县某初创企业生产的只有几厘米的方形细胞片,对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者进行了腹部皮下移植手术。此次临床试验的目的主要是确认安全性方面的进展情况,该患者已经出院,并且术后一个月未出现安全性问题。


研究团队表示,接下来还计划再为两名患者进行移植手术,在确认其有效性等方面后,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该项治疗方法的实际应用。


领导该研究团队的该大学教授表示:我们目标是消除注射胰岛素的需要,未来,我们希望将研究对象扩大到1型糖尿病儿童,并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这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



京都大学附属医院于2024年10月公布了此次临床试验计划,计划实施移植手术人数为3人,术后观察5年。


1型糖尿病(T1D)以前称为青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从而导致高血糖水平。高血糖可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导致并发症,如肾病/衰竭、视力受损、心脏病、神经损伤甚至死亡。


长期以来,胰岛素替代疗法是大多数T1D患者的唯一治疗方法,患者需终生、每日进行外源胰岛素注射,并防止低血糖发生。此外,长期进行胰岛素治疗也会使机体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据统计全球有约1型糖尿病患者800万人以上,日本为10-14万人左右,其中10%左右血糖控制不稳定,有可能会出现无知觉低血糖导致死亡。这些患者一般需要通过移植胰脏或胰岛进行治疗,通常需要多次手术。


2007年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教授团队实现了成人体细胞(如皮肤细胞或血液细胞)重编程成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这种细胞可以分化成几乎任何类型的细胞,包括胰岛β细胞,他因此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iPS细胞技术具有无限扩增、精准分化及免疫排斥小的优势,使用iPS细胞治疗,有望达到胰岛移植的治疗效果。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到2030年代有更多患者可以摆脱对胰岛素的依赖。


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糖尿病・内分泌・营养内科学的矢部大介教授表示:“我经常从患者那里听到,每天频繁地注射胰岛素非常痛苦。所以,我们希望将来能够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甚至在最佳情况下,能够实现无需注射胰岛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