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CLL)告别化疗!Imbruvica+Venclexta固定疗程一线治疗:优于苯丁酸氮芥+obinutuzumab方案!
与苯丁酸氮芥+obinutuzumab(I+O)方案相比,I+V方案表现出更优的无进展生存(PFS)益处和更深程度的MRD阴性缓解。
2021年重大里程碑临床研究TOP10
又到岁末,虽然新冠疫情仍是全球最受关注的医疗卫生话题,但是各疾病领域的医学进步也步履不停。
研究探索SARS-CoV-2指数增长、高流行率及Delta相关疫苗有效性
尽管疫苗接种率很高,但是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流行继续推动着发病率和住院率,在许多人群中,由这种病毒的Delta变体引起的病例比例在增加。
病毒复制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彭贵青教授团队和赵书红教授团队合作,鉴定出冠状病毒复制所需的关键宿主因子TMEM41B并阐明了其分子机制,为动物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和抗病育种提供新的靶标。
是遗传?还是环境因素,在为阿尔兹海默症发病做出“突出”贡献?双胞胎研究见分晓!
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长,大脑也逐渐衰老,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幸罹患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
劳拉替尼能否打破ALK突变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之困局?
劳拉替尼(lorlatinib),第三代ALK抑制剂,以其在NSCLC治疗中的优异表现,受到领域内的关注。
CAR-T细胞疗法“三度”挑战LBCL二线标准治疗!两项问鼎NEJM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分类,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又可分为B细胞淋巴瘤和 T 细胞淋巴瘤,进而又分为诸多亚型。
光化学触发线粒体双重损伤协同抗肿瘤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中,基于单一模式的治疗方法(如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往往在有限治疗窗口、毒副作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探索以时间-空间可控的方式、以对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必不可少的关键性亚细胞目标为靶点的多维度协同损伤策略对于解决抗肿瘤应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