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之声:免疫疗法可能成为最有希望的治癌手段,可以与其他疗法融合使用、抱团取暖
免疫疗法可能成为最有希望的治癌手段,可以与其他疗法融合使用、抱团取暖。同时,它还要与新技术交叉融合、集成创新,既要与精准医疗融合成为“精准免疫”,避免无的放矢,又要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融合成为“数字免疫”,最终才能达到“免疫+”的效果。
未来,生病不需找治疗药物,而应考虑用哪类细胞
相比于现在医疗手段去“杀死某些东西”,对于大量的慢性退行性疾病——肾衰竭、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等来说,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培养一些东西”。美国的Siddhartha Mukherjee博士指出:医学的未来将改变我们治愈疾病的方式。很快我们就会用细胞治疗疾病,而不是药丸。
零的突破!首款国产BTK抑制剂中国获批上市
6月3日,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在中国也正式获批上市,适应症为治疗复发/难治性(R/R)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和治疗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成为国内首款上市的国产BTK抑制剂。
Cell:利用反向遗传系统 研究人员绘制了SARS-CoV-2感染图谱
5月27日,北卡罗来纳大学(UNC)的Ralph Baric带领团队建立了一个SARS-CoV-2的反向遗传系统,为揭示病毒感染后疾病进展和严重程度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
曹雪涛两会提案:大学评价要避免走入“唯排名论”误区,研究生体质健康要纳入考核指标
据中新社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此次提交了两个提案,一个涉及“以体育人”,一个关乎“科学评价”。“要理性看待、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引导高校坚定特色、保持‘定力’,避免走入‘唯排名论’的误区”。
细胞治疗登上今年两会,关于干细胞治疗及收费,委员提出以下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浦东新区政府副区长李国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在张江科学城建设国家细胞产业发展与监管试验区。
新冠疫苗最快何时能用?张文宏、高福给出最新判断!
对于新冠病毒的疫苗,在张文宏看来按最乐观的情况预计,在明年3月可能可以看到第一个成功的疫苗,但效果如何都是未知。所以回过头来,还是得寄希望于疾病控制,“现在马上寄希望于疫苗,我觉得这种寄希望可能还是不负责任的”。
两会时间:医疗健康领域的这些声音值得关注
两会开幕,世界瞩目。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京召开;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京召开。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召开的两会,有哪些医疗健康相关提案值得关注?(排名不分先后)